首页 > 古代言情 > 回到唐朝之红尘作伴 > 第四十五章 马车归来

第四十五章 马车归来(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回到唐朝之红尘作伴第四十五章 马车归来

第四十五章 马车归来

安心宁检查了一下马车其他的地方,发现除了那个轮子坏了以外,都还好。就把坏掉的轮子先临时安上,试了一下勉强可以往前走,就用马把马车给拉了回来。

“李大哥,你这里有没有工具,我想修理一下我们的马车。”安心宁走进屋里找到李大哥问道。

“你们的马车怎么了?”李大哥说着就打算去找工具来给安心宁。

“在来的路上,轮子坏了,用不了了,我想试着修理一下,看看还能不能用。”安心宁简单的解释了一下。

李大哥听罢,“工具我这里有,反正这会儿,我闲着,我和你一道去看看吧,也好搭把手。”拿了工具,李大哥就和安心宁一起出去了。

一出门就看到了马车,李大哥的眉头皱了一下,走近了仔细的检查了起来。

只见他东敲敲西敲敲,最终停在那个临时安上的轮子旁边,看了一会儿,转身对安心宁说到:“这个轮子怕是不能用了,主要的承重部分已经坏了,你能把这车给拖回来,本事还挺大嘛。必须要重新配一个轮子才行,还有这个车其他地方也需要加固,不然路走多了,就这山路,也是迟早要散架的。”

安心宁直到今天遇到行家了,点头说道:“那么要到哪里去找木头呢?这个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吧。而且修这个也需要有师傅才好呀。”

李大哥让安心宁放心,“我就是个木匠,修理这个应该还是可以的,就是需要去找木头,而且还要结实的木头,这样吧,明天咱们一起去一趟市集把这些东西都给弄回来,再帮你嫂子把药给抓了,你看可好。”

安心宁当然愿意,“好。”

杨虹玉哪里会错过任何一次可以参与的热闹,也从房子里跑了出来,看到马车,不解的望着安心宁,“这个马车不能用了,你把它弄回来干嘛?”

“修一下还可以用的,别浪费了。”安心宁充分表现出自己节俭的一面。

“哦,那好不好修?”杨虹玉咬着玉米问道。

“李大哥说他可以帮咱们弄好,明天我们去买木头。”安心宁指了指在那里研究马车的李大哥。

“这样的高手你都能找到,运气还真不错。明天能不能把我也带上?”杨虹玉试探的问道。

“不能。你也走了,谁来照顾李大嫂和孩子。”安心宁果断拒绝。

杨虹玉瞬间就蔫了,“还真是的,不去就不去吧。那你记得回来给我讲讲。”杨虹玉退一步要求。

“好。”安心宁笑着答应。

第二天,安心宁就和李大哥一起去集市了。

两个人走了不算短的一段距离,才来到了市集。

一到市集,安心宁发现这里要比须弥山可是繁华了不知道多少倍,光是市集都有那里的几个大,而且过往的人也很多,热闹的不得了。

这是自然,在唐代,天水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天水距离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不太遥远,国家各项开发开放发展的政策得到了及时而积极的实行。唐王朝为了开发西北和繁荣丝绸之路而对陇右地区采取的优越政策对天水的建设和发展也产生了巨大作用。

其次,天水地理条件优越。天水地区草场广阔,植被完好,“山多林木”,资源丰富。天水的畜牧业自古就是优势产业,其牲苗种类多,数最多,质量优。非子曾在此牧马,开创了嬴秦的基业。《史记》记载:天水“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汉书》也说:“天水完富,士马最强”,“秦地天下三分之一,而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居什六”。

到了隋唐时期,包括天水在内的陇右是国家最为重要的牧区之一。国家在陇右设置官牧总监。

唐初,为了发展马牧,曾把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牧马三千匹徙往陇右秦州一带。自唐太宗贞观至高宗麟德四十余年间,这一带的牧马增至七十六万匹。

睿宗时,太平公主作陇右的牧马就有上万匹(《百隶秦州志》)。大规模的畜牧产业,既给国家提供了军需与民用马匹,又为天水地方带来滚滚财源。

天水的农业也相当发达。虽然当时天水以牧业经济为主,但又因地制宜,在沿河川地区经营农业。

与畜牧业相比,天水农业土地面积较小,但因天水人民勤劳和水土、气候适宜而产量较高。

另外,当时渭河河水流最量,可通漕运。天水一带盛产的“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