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江南书局(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丝路文雨第16章 江南书局
就在他兴奋地撰写规划方案时,手机在深夜宁静的办公室里骤然响起,吓了他一跳。
他瞟了一眼手机屏幕,立刻惊喜地抓过手机。
“喂,一离开喀什,你还真就潜龙入海,渺无音讯啊。我这儿都快成热锅上的蚂蚁了。”王长辉故作埋怨之态。
“我党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优良传统,在你这儿还真不见踪影,就会等人喂饭。”唐玲也毫不客气地回敬道。
“你不是也被老天爷喂饭吗?哈哈。闲话不多说,你这么晚打电话过来,一定有什么新的想法。”
“那当然,也不看看我是谁。”
“别卖关子了,快说吧,我现在可是嗷嗷待哺。”
“我在上海郊区有个项目,前两天过去看了看,进展很顺利,很快就把现场的问题处理完了。我见时间还早,就出去闲逛了一番。这一逛,竟让我无意撞见了一间书店、一间与众不同的书店。”
“与众不同的书店?什么样的?”唐玲寥寥数语,立刻就拉满了王长辉的好奇和期待。
“书店不大,但格局很大。撑起它宏大格局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空间、面积,而是文化、艺术。如果用维度来划分书店,空间层次这种物质层面的东西,只处在低维空间,而文化艺术这类精神层面的东西,则永远都处于高高在上、呈碾压之势的高维空间。那家书店摒弃了世俗的眼光,站位很高,不屑于在空间上攀比博大,只在文化上雕琢精深!它选择在高维空间上大做文章,采用了传统江南美学的意象,将无形的江南之韵化为有形的江南之美,用秀美朦胧的诗意江南文脉,给这家书店注入了灵动的脉搏、生动的气魄。”即便唐玲语气平缓地娓娓道来,王长辉也听出了她压抑不住的惊喜和激动。
“能让唐大设计师不吝赞美之词的书店,想必一定出类拔萃。那家书店叫什么名字?莫非我们莎句可以照搬照抄?”王长辉笑着问道。
“我觉得完全可以借鉴它的设计理念和店名。那家书店,冠之以‘江南书局’之名。”
“江南书局?这名字的确很值得玩味,有江南味儿,更有盎然的古意。可是……”王长辉话锋一转,不解地问道,“江南烟雨朦,丝路孤烟直,这两处地方天差地别、特点迥异,连一点儿交集都没有,如何借鉴?再说了,江南之大,上海远远不及,我们是上海援疆,不是江南援疆,用江南书局的名字,不甚贴切啊。”
“师兄,把格局打开。江南之美,其实也就是上海之美,没必要非要用‘上海书城’彰显这是上海援疆的成果。再说了,江南的文脉更有代表性,格局更高、更广,恰好能与‘丝路’的磅礴相匹配。丝路不只有新疆,江南也不只有上海,把疆域扩大成一片,把文化凝聚成一点,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间小书店也能仰观灿烂的文化。而且,这两处地方贯穿东西、紧紧相连,不正好体现文化一脉相传的历史吗?书店面积虽小,但气魄高远、文气冲天,如果能好好设计,就能以小见大,在细节中注入感染人的文化和美。”
“江南书局……江南书局。”王长辉如梦呓一般轻声念道,越念越觉得这个名字似乎还缺少点什么。
“师兄,你还别看不上这个名字,人家早已是一个成熟的品牌了,而且,和你那夭折的莎句书城,还颇有些渊源。”唐玲轻声笑道。
“有些渊源?不可能吧,江南和丝路,相距千里呢。”王长辉有些惊讶。
“江南书局,便是由你们莎句书城的投资方——上海新华传媒负责打造的。”
唐玲此话一出,把王长辉惊得目瞪口呆。
这一刻,他忽然想通了一些事。
为什么把300万削减成80万后,上海新华传媒的刘副总仍然泰然自若地愿意从莎句接过上海书城这颗烫手的山芋。
原来人家早已有了打造小而美书店的丰富经验,说不定他们想用的恰好就是这个品牌!
亦或许人家一开始就没想着在莎句建设上海书城,认为县城的权重和书城品牌极不相符,所以才会突然削减预算。
“这刘副总太不地道了,明明就有江南书局的成功案例,对我们还只字不提、守口如瓶!上海人虽精明,但格局什么时候这么小过?!”王长辉腹诽道。
同样身为地道的上海人,王长辉对刘琦的做法甚感不满。
待心中的怒气稍稍平息后,王长辉才说道:“师妹,你的意思是,我们不用‘上海书城’之名,用‘江南书局’这个更具文化代表性但规模听起来就比较小的品牌?”
唐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