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把后宫当成副本第 89 章
,之前,不管是夏侯松自己还是淑妃,都不愿提及他的生辰,毕竟,佛诞日,在民间自然是千好万好,在一个心怀大志的皇子身上,却是一个非常容易惹人攻讦的把柄。现在,独孤家却利用这点大肆给夏侯松增加砝码,他自己也时时以信徒自居,动不动就用佛法做借口,抨击夏侯毅、夏侯弘偏偏还颇得赞誉,近来愈发有仁王、佛子之称。
现在,更是以前根本不曾放在眼里的弟弟们都跳出来蹦,重点是,皇父对他们还颇慈爱。母妃和舅舅等人都觉得,皇父是年纪大了,又得了个老来子,这才生起慈父心肠,对他们也是有利的。夏侯毅却常常脊背发凉,总觉得事情渐渐脱开他们的控制,往诡谲难辨奔腾而去。可惜,大家都觉得夏侯毅是压力太大,心胸也不够宽阔,并不放在心上,夏侯毅也发觉,现在,大家在情感上更加偏向老七,实在不敢过多强调自己的担忧。
十三、十四皇子前些年病逝不提,十五皇子因为年龄太小,章和帝没能恩准同去,只是他下面原来的十六、十七都在前年亡故,新的十六还是个奶娃娃,于是十五一个人就落了单,苦闷难过外,也疑心是淑妃使得手段,心中暗恨。
除开京城外,大汤有十一个州、七个都护府、六个节度使。因青苗法暂时只在中原地区施行,皇子们刚好分到九个州大皇子出蒲州、二皇子出汴州、三皇子出鄯州、四皇子出扬州、六皇子出襄州、八皇子出魏州、九皇子出黔州、十一皇子出益州、十二皇子出洪州。
直到六月,仍未有雨,大旱已经是谁都能看到的了,民间人心惶惶。好在章和帝之前普及的几样农具,特别是摇车,发挥了巨大作用,百姓感念之余,并没有民变。世家豪族作威作福,却把污名扣在章和帝头上,偏偏遇上诸位皇子巡游,除大皇子、三皇子和四皇子虚与委蛇外,其他皇子竟然都莫名硬气,收集了许多证据,准备呈到御前。之后是大汤最惊心动魄的时刻之一,世家豪族胆大包天,追杀皇子,众皇子机智勇敢,突破重围。朝堂之上,许多大臣威逼圣上,以钦天监之名,请废皇后以平息上天怒火,求降恩泽。又拿出万民血书,抨击青苗法虚耗民力,请求章和帝收回圣旨,遵循祖法。这是章和一朝,世家和帝王最激烈的争斗,而且在开始的时候,世家豪族明显占了上风。若不是姜家一力坚持,独孤家以太后亲兄为首力顶皇帝,章和帝恐怕只能服软。
六月末,众皇子历经艰难回到宫廷,带来铁证如山。
形势逆转,之前耀武扬威、满口仁义道德的许多大臣脸色土灰,家门口常有百姓偷偷扔石块甚至秽物,百年世家名声尽毁。
又有八皇子部下,一文一武,文为张赫瑞,极擅算学商道,提出《市易九则》,字字精言,在魏州施行,恰好为青苗法保驾护航,卓有成效。即使魏州同样大旱,民间疾苦,百姓却也能活得下去。魏州刺史又以章和帝的名义开仓救济,民间一片赞扬感激之声。武为李奇,随十二皇子出洪州,武艺出众、谋略过人,平息江南豪族伪装的“民变”,生擒匪首孟于,功勋卓著。
因灾情最重的魏州和洪州安定,其他州也渐渐平息纷争,百姓们领到救济,再无不满。国家稳定下来,章和帝以雷霆之势处理了一竿跳得最凶的世家豪族,虽然像是朱家、独孤家这样树大根深的,不可能伤其筋骨,却也狠狠剪除了他们的爪牙党羽,令其不得不再次蛰伏。
本该作为苦主受益的皇后,却因为她娘家武家,在关键时刻,居然想着趁机威胁章和帝,要求将一位成年皇子记在皇后名下,而大大惹怒皇帝。当时因为情势危急,不得不暂时服软,与武家协商记名之事,现在尘埃落定,章和帝心中怒意不减,虽因形势不好立刻提废后之事,却不肯趁自己名望最高的此时,为皇后陈情,甚至隐隐默认皇后失德不详,以致大汤全境大旱。
后宫现在由太后主事,淑妃提出消减用度以赈灾,名声大盛,玉修仪研究出防虫方子,及时避免了大旱后蝗虫肆掠,也颇有善名。护国寺明觉大师协同小友苏诘、爱徒无机,遍走相邻,治病救人、指导农事,声名再传。
立秋日,无风无雨,晴空万里,秋后喜雨天降,这一场骇人的天灾*,终于过去。因措施得当,虽然遇上百年不见的大旱,却并没有出现易子而食的重□□,也没有民变。朱贵妃幼弟之嫡长子,长华长公主长女永乐公主的驸马,朱祁,作《章和十八年记》,赞咏章和帝,“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大汤因由明君,即使天降灾苦,民间不疾。章和帝阅之,龙心大悦,盛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